
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孙树光 李宁远
“来,我给您测测体温。”早上7点半,淄博经开区北郊养护院院长蒲先达像往常一样来到李建增老人的房间,帮老人测量体温。房间内,电视、空调、衣柜、呼叫器以及卫生洗浴等设施一应俱全,见蒲先达进来,李建增很是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最近上厕所怎么样?没什么不舒服吧?”测量体温的同时,蒲先达问起老人的身体状况。李建增好像习惯了这样的问话,直说自己挺好。
3月9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位于淄博经济开发区北郊镇中心卫生院内的淄博经济开发区北郊养护院。记者看到,卫生院的二楼、三楼均设置了单独的门禁系统,门上贴着“特殊时期 禁止探望 谢谢配合”“外购生活用品,必须经过消毒,方可进入使用环节”等多个提醒通知。

二楼、三楼均都设置了这样单独的门禁系统。
记者了解到,这家养护院,是山东宁智寓和养老服务公司借助淄博经济开发区北郊镇中心卫生院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设立的一家医养结合型养护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设施齐全、秩序井然。这种“委托运营+医养结合”的全新服务模式,是近年来淄博经济开发区和北郊镇常委政府立足区域实际、改革养老服务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既盘活了当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又进一步拓展了养老服务的内涵、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养护院一楼为患者就医区,二楼、三楼是养护院入住老人专属用房。尽管其刚成立不久,目前已经承担了41位老人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障任务。
疫情期间,为确保入住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养护院第一时间实行全封闭管理。“现在,不光你们进不来,我们这里二楼的老人上不了三楼,三楼的老人也下不到二楼来。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疫情的传播。”做了30多年医生的蒲先达,于2019年9月进入淄博经济开发区北郊养护院工作,他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养护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情况。
在他眼里,这所养护院与其他养老机构区别很大。120平方米的康复大厅和项目齐全的诊疗室,不仅拥有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还可以为入住老人进行专业化身体状况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促进老年人心理、生理等机能恢复,单是这些,很多养老机构目前就做不到。疫情期间,他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如:安排老人轮流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增加营养调剂伙食,从而提高老人自身免疫力,更好抗击疫情能力。

蒲先达为老人测量体温。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定时通风消毒、一日两次测量体温等基础工作从未间断。“我们不是单纯测量体温,还给老人测量血压,并及时了解他们的饮食起居、大小便等情况。”蒲先达说,这样做,就是为了万一老人哪儿不舒服,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以方便及时治疗。此外,患病老人康复治疗等,也是他们来具体承担,李建增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建增老人患痔疮多年。2月18号凌晨3点多,李建增突发直肠脱垂,急需手术治疗。蒲先达第一时间上报区民政部门,由专人送李建增去医院做手术。3天后,老人回到养护院。按规范,疫情期间外出看病,需要隔离观察14天时间。老人回来后,被单独安置在养护院留观区房间内,由蒲先达和另一名养老护理员专门负责照顾李建增的日常生活及康复治疗。一日三餐按时送到房间,一日两次给老人清洗肛门、服药、测量体温,直至病情好转。
封闭管理期间,蒲先达和其他工作人员,除尽心尽力照顾每位入住老人的日常起居和身体健康外,还经常为他们讲解疫情防护常识,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焦虑情绪等。“有空的话,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单独跟老人们聊聊天。养老护理员巩生香能歌善舞,一闲下来,就给老人表演节目。老人们亲切地称她是春天的百灵鸟。”蒲先达说,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是这次搞好疫情防控和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根本前提。

巩生香能歌善舞,经常给老人表演节目。
采访结束时,一曲二胡独奏《东方红》的乐曲缓缓响起,从养护院紧闭的大门内传出,尽管演奏并不多么流畅,但却依旧让人感到振奋。记者知道,这是养护院的工作人员为缓解老人焦虑情绪正在进行的心理疏导服务。这样的服务,还将继续下去……